1 min read

阅读小结3

继续这一个系列:

*The Coddling of the American Mind

这本听的是有声书:问题提得很好,答案却没什么新意也让人觉得不太可能实现。人人都能看到Fragility, emotional reasoning and binary thinking,但却没有办法改变。这些应该也是我们本性内的一部分,只能努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罢了。

*The Story of Human Language 这也是Audible上买的有声书,讲得风趣生动,是一本关于语言学非常好的启蒙。几个要点:语言是声音而非文字;越孤立的语言往往越复杂因为没有成年人需要学习(而儿童能学会非常复杂的系统);语言和方言的界限十分模糊(往往与地缘政治密切相关);没有被文字书写束缚的语言会很快变化;声调也许来自词缀,而词缀往往来自单独的词。听完这一套又去买了一套同一个教授的Language Families of the World听, 也很有意思,比如日语韩语这两个东亚语言,附近却找不到近亲(不属于汉藏或者南岛语系)。

*尽头

青冢图是百美图的尽头,而世间万物,往往也快到尽头。唐诺这一本书实在是悲观阴郁得很。不过想想人类漫漫历史长河中,人们大部分时间不是觉得世界在走下坡路吗?每个文明都有短暂辉煌的黄金时代,倾頽衰败却往往比黄金时代长多了。

*Sapiens

不能因为是畅销书,就忽视其中填补的个人知识空白。不过总体来说,拿出一副天地不仁的调调,也没什么新鲜的。

*迦太基與海上商業帝國

大部分人对埃及波斯希腊罗马津津乐道,腓尼基乃至与迦太基却往往处在历史的边角。好不容易有一本专讲迦太基的书,梳理了腓尼基迦太基人的历史,还是很有意思的。

*Haroun and the Sea of Stories

一本Salman Rushdie写的童书,是我在看完Quichotte之后在Wellsley书店偶遇,却最后决定在Kindle上买的电子书。似乎准备带出故事对人类相对于事实的意义,但最后也没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。大团圆的结局也有些仓促而不自然。最后看到书是在1991年出版的,才恍然大悟,换到今天,作者也不能如此乐观了。

*Arabs

阿拉伯三千年的历史,短暂的爆发和之后一直的衰败:南阿拉伯的文明,先知和四大哈里发,倭马亚王朝,阿拔斯王朝,蒙古,土耳其,在南洋的扩张和近代埃及的复兴。感慨世界哪里都有英国人(作者)浸淫当地文化之中,不过作者也不用隔几段就提提自己现在所居也门与历史的联系吧 :)

其实还想写写Quichotte, 不过总觉得东西太多,还需要在脑子里面沉淀一下,或许再重读一两遍再下笔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