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min read

Imperial Twilight读后

在Audible上面听完了Stephen R. Platt的Imperial Twilight: The Opium Wat and the End of China’s Last Golden Age。整本书从马戛尔尼(Macartney)1799年见乾隆讲到到1840年鸦片战争,囊括了期间几十年中国与英美的交流过程,从商人到官员,从传道士到海盗,林林总总许多人事,是本挺有趣的书。

有几点东西记下来:

  1. 一国人对另一国的看法可以在很快的时间内发生巨大的改变。法国耶稣会士传回欧洲对中国理想化的描绘,由于英法交恶以及马戛尔尼勋爵不成功的使团,很快就改变了英国人对中国的看法。

  2. 郭士立Karl Gutzlaff居然能在当时冒充中国人不被发现,难道是因为天津人本身也不知道福建人长相?

  3. 美国人在18世纪一面谴责英国人在中国的战争不义,一面从中获利(闷声发大财啊)。不过望厦条约有两点很有意思:一是允许外国人学习中文,购买中文书(以前可是被清廷严格禁止,甚至有人被处死的理由就是教外国人学中文);二是明文禁止贩卖鸦片。

  4. 鸦片贸易和奴隶制度这一对社会毒瘤。英国人禁了奴隶贸易,甚至政府还出钱为奴隶赎买自由,但是却在印度种鸦片,走私中国。美国参加了鸦片贸易,不过先主动禁绝,奴隶制度却要等内战才能消灭。

  5. 不知道如果林则徐当年做事更加谨慎,没收鸦片但是不停止普通贸易也不威胁处决英国人的话,或者义律不以政府名义担保鸦片贩子的赔偿(还是觉得把义律这一行为解释成恐慌胡来有点奇怪,不知道有什么别的资料能更明白地找出他如此做的原因),事情会如何发展。

  6. 浩官这个商名在西方当时也是如雷贯耳啊。不知道他当年在美国的铁路投资最后如何了?